•育兒日常•
《孩子的挑戰—無聲勝有聲》
孩子常常會催化我們內在的重大療癒
只要我們肯將親子間的棘手問題
變成陳年感受喘息的空間。
—當下的父母
四月份時,不知道當時是不是因為多日在台北,讓Pomi開始出現一連串的負向關注
狀況一:
在高鐵月台等候列車時,Pomi坐在椅子上,開始脫鞋子脫襪子,當下的我看到,內心很想阻止,但最後沒有多說什麼,也選擇不特意的注視她
不久,她突然將自己的鞋子丟向軌道方向,就差那麼一點,鞋子就要掉入軌道⋯
當下的我趕緊拿回鞋子,腦海一堆想法跑過
(要是掉進去會如何如何)
隨後深呼吸了三次
才緩緩的問:妳需要穿鞋子嗎
用力的回:不要
我便不再多說,鞋子直接先拿在手上,以免悲劇發生,(但此時的我其實驚魂未定
看著時間差不多,推行李準備到等候線排隊
:我們要準備去排隊上車了,你有需要穿鞋子嗎
:(沒有回答 大概是還在不悅情緒中)
:那我要準備過去嘍
:我要穿鞋子
於是結束這一回合。
狀況二:留言處
狀況三:
下了高鐵月台,在大廳的一處等著0先生來接我們回家,Pomi開始不願意走路,要抱抱,但是行李與物品不少
:現在東西太多了,我們需要一起走路
:要抱抱~~~(不停地循環)
接著就自己趴在地上,一動也不動
:妳要自己起來呢,還是媽媽牽呢
:(沒有說話)
因為是在走道旁,沒有阻礙到,所以我靜靜在一旁蹲著陪她,此時路人一個個走過
:地上很髒有細菌耶,妹妹趕快起來
:地上有蟲蟲,不要在趴著了
(路人總是熱心的⋯⋯)
當時的我,因為行李與物品,沒有辦法直接抱走,也加上範圍是允許的,所以沒有任何舉動,持續安靜的一旁等著陪著
突然Pomi開口:媽媽牽牽走,
接著我們到外面的廣場,隨她跑跳
就這樣結束了這回合。
⇞ ⇞ ⇞ ⇞ ⇞
這些狀況發生當下,
我做了很深很深且緩慢平穩的呼吸,
跟著當下的情緒(生氣或是憤怒)一起坐著,沒有評價、不試圖分析、不說服自己不要發怒,只讓自己慢慢感受著,不著急的。
對所有出現的感受保持察覺,給彼此一些空間,尊重溫柔的對待每個情緒。
想起了一些早年回憶,
也許這些就是還是個小孩時,尚未走過的傷心,所以澆溉了對孩子的憤怒。
⇞ ⇞ ⇞ ⇞ ⇞
曾經我覺得,這些行為只要一出現,孩子就會開啟無限循環,但後來發現,啟動無限循環開關的其實是大人
如果當時的狀況發生時,選擇劈哩啪啦的兇小孩、打小孩、直接講道理,甚至是直接與孩子開啟鬥爭,這場孩子的負向關注,就會真的直接開啟,甚至會讓孩子更是哭不停,大人情緒持續高漲等等狀態出現
⇞ ⇞ ⇞ ⇞ ⇞
一定很好奇,最後難道就算了嗎?還是回家吃竹筍炒肉絲了?
不不不,以上皆沒發生,其實是揍了0先生一頓,當發洩(喂 賣鬧啦
#深深的同理 #淡淡的處理
在洗澡完時,與孩子窩窩心,謝謝孩子,同時也讓孩子明白物品往月台下(軌道)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
#教養前心先連結
:今天從台北一路回來,雖然過程不容易,但是我們還是一起合作的完成這項任務了,謝謝Pomi
:謝謝媽媽(抱)
:還記得今天鞋子飛出去嗎
:嗯 我丟鞋子 想吃恐龍餅乾
:因為恐龍餅乾很好吃,想要趕快吃對嗎
:對 想要先吃
:我知道餅乾好吃 想要快快吃到
在月台丟鞋子很危險
:像火車一樣壞掉嗎(之前火車新聞
:對啊,而且還會有人受傷流血,甚至是再也看不到爸爸媽媽跟家人了
:會哭哭
⇞ ⇞ ⇞ ⇞ ⇞
以此紀錄,鼓勵自己。
Ps 當時好像把Pomi的腿拍的有點長😂
🌾憤怒只是展現在外的傷心。當你給悲傷發聲的空間,很可能會發現自己不再那麼氣孩子。